hypermesh2d网格生成3d
软件: hypermesh
在HyperMesh中,将2D网格生成3D网格主要通过拉伸(Drag)或扫掠(SolidMap)两种核心方法实现,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1. 2D网格生成与准备
几何切分:首先需对复杂几何体进行切分,利用对称性(如1/2或1/8模型)或分区域处理(如划分为上、中、下部分),以简化后续网格生成。切分时需确保交界面的几何形状简单,便于节点匹配。
2D网格划分:使用2D-automesh命令生成四边形或三角形网格,需注意网格密度控制和边界平滑性。对于不规则区域,可通过手动切分表面(如使用split surf-line)优化网格质量。
2. 3D网格生成方法
拉伸(Drag)
适用于具有直线路径的几何体(如筋板、圆柱等)。操作步骤:

选择3D-drag命令,选取已生成的2D网格作为源面。
指定拉伸方向及距离(或目标面),生成3D六面体或棱柱网格。
示例:耳轴模型的区域1通过拉伸侧面2D网格生成3D网格。
扫掠(SolidMap)
适用于复杂路径或圆弧面(如轮毂的中间区域)。操作步骤:
使用3D-solidmap命令,选择源面(2D网格)、目标面及扫掠路径特征。
系统沿路径扫掠生成3D网格,需确保源面与目标面节点数量一致。
示例:削皮刨模型的区域1通过扫掠圆孔周围的2D网格生成3D网格。
3. 关键注意事项
节点匹配:相邻区域的网格在交界处需保持节点一一对应,避免后续共节点失败。可通过手动切分或调整网格密度实现。
对称与镜像:若模型对称,可先对部分模型生成网格,再通过Tool-reflect或镜像操作生成整体网格,最后使用Tool-edges-equivalence共节点。
网格检查:生成后需抽取表面网格(Tool-faces),检查自由边和T型边(Tool-edges),确保无网格缺陷。
4. 进阶技巧
复杂几何处理:对于不规则区域(如轮毂的圆弧面),需结合多步切分和混合扫掠/拉伸方法。
网格优化:使用mesh, smooth平滑网格,或调整elemdensity参数控制疏密过渡。
通过上述方法,可高效地将2D网格转化为高质量的3D结构化网格,适用于各类工程仿真需求。更多细节可参考具体案例教程。
1. 2D网格生成与准备
几何切分:首先需对复杂几何体进行切分,利用对称性(如1/2或1/8模型)或分区域处理(如划分为上、中、下部分),以简化后续网格生成。切分时需确保交界面的几何形状简单,便于节点匹配。
2D网格划分:使用2D-automesh命令生成四边形或三角形网格,需注意网格密度控制和边界平滑性。对于不规则区域,可通过手动切分表面(如使用split surf-line)优化网格质量。
2. 3D网格生成方法
拉伸(Drag)
适用于具有直线路径的几何体(如筋板、圆柱等)。操作步骤:

选择3D-drag命令,选取已生成的2D网格作为源面。
指定拉伸方向及距离(或目标面),生成3D六面体或棱柱网格。
示例:耳轴模型的区域1通过拉伸侧面2D网格生成3D网格。
扫掠(SolidMap)
适用于复杂路径或圆弧面(如轮毂的中间区域)。操作步骤:
使用3D-solidmap命令,选择源面(2D网格)、目标面及扫掠路径特征。
系统沿路径扫掠生成3D网格,需确保源面与目标面节点数量一致。
示例:削皮刨模型的区域1通过扫掠圆孔周围的2D网格生成3D网格。
3. 关键注意事项
节点匹配:相邻区域的网格在交界处需保持节点一一对应,避免后续共节点失败。可通过手动切分或调整网格密度实现。
对称与镜像:若模型对称,可先对部分模型生成网格,再通过Tool-reflect或镜像操作生成整体网格,最后使用Tool-edges-equivalence共节点。
网格检查:生成后需抽取表面网格(Tool-faces),检查自由边和T型边(Tool-edges),确保无网格缺陷。
4. 进阶技巧
复杂几何处理:对于不规则区域(如轮毂的圆弧面),需结合多步切分和混合扫掠/拉伸方法。
网格优化:使用mesh, smooth平滑网格,或调整elemdensity参数控制疏密过渡。
通过上述方法,可高效地将2D网格转化为高质量的3D结构化网格,适用于各类工程仿真需求。更多细节可参考具体案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