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造船来了CADMATIC全程护航教程
软件: cadmatic
数字化造船背景下CADMATIC全程护航实施教程
一、明确CADMATIC在数字化造船中的核心定位
CADMATIC是船舶设计与建造领域的三维数字化核心平台,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一体化建模打通“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建造施工”全流程,实现数据的高可靠性、一致性与互连性。它不仅是工具,更是支撑“数据驱动造船”的基础——通过三维模型承载船舶所有信息(结构、舾装、轮机、电气等),替代传统二维图纸,推动“零图纸生产”与“无纸化运营”,最终提升设计效率、减少返工、降低成本。
二、数字化造船实施流程(CADMATIC全程护航)
1. 前期准备:搭建数字化基础框架
团队培训:针对设计、生产、管理等人员开展CADMATIC专项培训,重点掌握参数化建模、二三维一体化、协同设计等核心功能,确保团队具备数字化操作能力。
系统集成:通过CADMATIC eShare平台连接PDM/PLM/ERP/MES等企业系统,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与流程自动化(如设计变更自动同步至生产系统),打破信息孤岛。

2. 概念设计与详细设计:构建标准化三维模型
参数化建模:利用CADMATIC标准库中的预制组件(如直梯、人孔盖、污水井盖),通过修改参数(长度、宽度、材质)快速生成标准化构件,减少重复劳动。例如,一把直梯只需定义“长度(L)”“踏步宽度(B)”两个参数,即可衍生出不同尺寸的梯型。
二三维一体化设计:通过“原理图驱动三维布置”流程,先在Diagram模块完成管路、电气线路的原理图设计(定义设备、阀附件的逻辑关系),再同步至Plant Modeller模块自动生成三维模型。例如,泵管路放样时,系统会根据原理图中的管路走向自动生成走线示意,设计人员只需参考示意调整布局,确保二三维数据实时同步。
协同设计:通过Co-Designer模块实现多专业(船体、舾装、轮机、电气)协同,设计人员可在同一模型中并行工作,实时查看其他专业的修改(如船体结构变化对舾装布置的影响),提前解决碰撞问题,减少后期返工。
3. 生产设计:衔接设计与现场施工
模型优化与碰撞检查:生产设计人员基于详细设计模型,结合生产工艺(如焊接、装配顺序)对模型进行优化,利用CADMATIC的碰撞检测功能识别专业间冲突(如管路与结构干涉),并及时调整,确保模型符合现场施工要求。
智能出图与数据统计:通过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生产所需图纸(如布置图、安装图、剖面图),支持任意剖切与视图调整,满足船厂送审与施工需求;同时,系统可自动统计舾装件数量(如直梯、人孔盖的数量)、生成材料清单(BOM),并实时更新(如设计变更后,清单自动同步最新数据),避免人工统计错误。
4. 数字化交付与运维: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数字孪生构建:通过CADMATIC eShare平台整合三维模型、生产数据、维护记录等信息,构建船舶“数字孪生体”。船厂可将数字孪生体交付给船东,用于后续运维(如设备状态监控、故障预测、维修计划制定),实现“设计-建造-运维”的数据闭环。
数据迁移与重用:针对改装项目(如压载水处理系统、废气净化器加装),可通过CADMATIC激光扫描建模器导入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在现有三维模型基础上进行修改,快速生成改装方案,减少重新建模的工作量。
三、关键注意事项
标准化是核心:建立统一的模型标准(如构件命名、图层规则、数据格式),确保各阶段模型可重用、可追溯,避免数据混乱。
协同是关键:打破专业壁垒,通过协同设计平台实现实时沟通,提前解决设计冲突,减少后期变更成本。
持续优化是保障:根据项目经验不断优化模型库、流程与参数(如调整管路布置规则、更新标准构件库),提升设计效率与模型质量。
通过以上流程,CADMATIC可实现数字化造船全流程护航,帮助船厂从“传统二维设计”向“三维数字化设计”转型,最终实现“降本、增效、提质”的目标。
一、明确CADMATIC在数字化造船中的核心定位
CADMATIC是船舶设计与建造领域的三维数字化核心平台,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一体化建模打通“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建造施工”全流程,实现数据的高可靠性、一致性与互连性。它不仅是工具,更是支撑“数据驱动造船”的基础——通过三维模型承载船舶所有信息(结构、舾装、轮机、电气等),替代传统二维图纸,推动“零图纸生产”与“无纸化运营”,最终提升设计效率、减少返工、降低成本。
二、数字化造船实施流程(CADMATIC全程护航)
1. 前期准备:搭建数字化基础框架
团队培训:针对设计、生产、管理等人员开展CADMATIC专项培训,重点掌握参数化建模、二三维一体化、协同设计等核心功能,确保团队具备数字化操作能力。
系统集成:通过CADMATIC eShare平台连接PDM/PLM/ERP/MES等企业系统,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与流程自动化(如设计变更自动同步至生产系统),打破信息孤岛。

2. 概念设计与详细设计:构建标准化三维模型
参数化建模:利用CADMATIC标准库中的预制组件(如直梯、人孔盖、污水井盖),通过修改参数(长度、宽度、材质)快速生成标准化构件,减少重复劳动。例如,一把直梯只需定义“长度(L)”“踏步宽度(B)”两个参数,即可衍生出不同尺寸的梯型。
二三维一体化设计:通过“原理图驱动三维布置”流程,先在Diagram模块完成管路、电气线路的原理图设计(定义设备、阀附件的逻辑关系),再同步至Plant Modeller模块自动生成三维模型。例如,泵管路放样时,系统会根据原理图中的管路走向自动生成走线示意,设计人员只需参考示意调整布局,确保二三维数据实时同步。
协同设计:通过Co-Designer模块实现多专业(船体、舾装、轮机、电气)协同,设计人员可在同一模型中并行工作,实时查看其他专业的修改(如船体结构变化对舾装布置的影响),提前解决碰撞问题,减少后期返工。
3. 生产设计:衔接设计与现场施工
模型优化与碰撞检查:生产设计人员基于详细设计模型,结合生产工艺(如焊接、装配顺序)对模型进行优化,利用CADMATIC的碰撞检测功能识别专业间冲突(如管路与结构干涉),并及时调整,确保模型符合现场施工要求。
智能出图与数据统计:通过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生产所需图纸(如布置图、安装图、剖面图),支持任意剖切与视图调整,满足船厂送审与施工需求;同时,系统可自动统计舾装件数量(如直梯、人孔盖的数量)、生成材料清单(BOM),并实时更新(如设计变更后,清单自动同步最新数据),避免人工统计错误。
4. 数字化交付与运维: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数字孪生构建:通过CADMATIC eShare平台整合三维模型、生产数据、维护记录等信息,构建船舶“数字孪生体”。船厂可将数字孪生体交付给船东,用于后续运维(如设备状态监控、故障预测、维修计划制定),实现“设计-建造-运维”的数据闭环。
数据迁移与重用:针对改装项目(如压载水处理系统、废气净化器加装),可通过CADMATIC激光扫描建模器导入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在现有三维模型基础上进行修改,快速生成改装方案,减少重新建模的工作量。
三、关键注意事项
标准化是核心:建立统一的模型标准(如构件命名、图层规则、数据格式),确保各阶段模型可重用、可追溯,避免数据混乱。
协同是关键:打破专业壁垒,通过协同设计平台实现实时沟通,提前解决设计冲突,减少后期变更成本。
持续优化是保障:根据项目经验不断优化模型库、流程与参数(如调整管路布置规则、更新标准构件库),提升设计效率与模型质量。
通过以上流程,CADMATIC可实现数字化造船全流程护航,帮助船厂从“传统二维设计”向“三维数字化设计”转型,最终实现“降本、增效、提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