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o求解动态规划模型
软件: lingo
使用LINGO求解动态规划模型的核心步骤包括模型构建、求解执行及结果分析。以下是具体方法:
一、模型构建要点
状态与决策变量定义
确定状态空间:用集合(如sets语句)定义各阶段状态,例如A0→A6共6个阶段。
决策变量:xn(s)表示在状态s下剩余n阶段的决策,例如选择路径节点。
状态转移方程
递推关系:fn(s) = min{xn(s) * d(s, xn(s))},其中d(s, xn)为状态s到节点xn的距离。
初始条件:f1(s) = d(s, A6)(终点状态的最短距离为0)。
距离矩阵与网络结构
输入距离数据:用d(s, xn)函数定义节点间距离,需预先计算所有可能路径的权值。
网络约束:若节点不可直接连接,则d(s, xn)设为无穷大(需在模型中明确处理)。
二、求解执行步骤
模型输入

在LINGO中定义所有集合、参数及方程,例如:
sets
A0, A1, A2, ..., A6 /1, 2, ..., 6/;
s /A0, A1, ..., A6/;
n /1, 2, ..., 6/;
endsets
parameters
d(A0, A1), d(A1, A2), ..., d(A5, A6) /具体距离值/;
endparameters
objective
min sum(n=1..6, s=A0..A6, x[n](s) * d(s, x[n]!(s)));
endobjective
constraints
f1(s) = d(s, A6);
x[n](s) ∈ {1, 2, ..., 6} for all s, n;
endconstraints
注意:x[n]!(s)表示在状态s下第n阶段的决策节点。
求解操作
点击SOLVE键或CTRL+S执行计算,系统将返回最优值及路径选择。
三、结果分析
最优值与路径 :求解结果包含总最短距离及各阶段决策节点,例如示例问题最优值为
可视化展示 :可通过LINGO的Solution Report查看详细决策过程。
四、注意事项
数据准确性 :距离矩阵需完整且符合实际网络结构。
求解器选择 :动态规划问题通常使用默认求解器,但需根据问题规模调整参数。
通过上面步骤,可高效利用LINGO解决动态规划问题,适用于路径规划、资源分配等场景。
一、模型构建要点
状态与决策变量定义
确定状态空间:用集合(如sets语句)定义各阶段状态,例如A0→A6共6个阶段。
决策变量:xn(s)表示在状态s下剩余n阶段的决策,例如选择路径节点。
状态转移方程
递推关系:fn(s) = min{xn(s) * d(s, xn(s))},其中d(s, xn)为状态s到节点xn的距离。
初始条件:f1(s) = d(s, A6)(终点状态的最短距离为0)。
距离矩阵与网络结构
输入距离数据:用d(s, xn)函数定义节点间距离,需预先计算所有可能路径的权值。
网络约束:若节点不可直接连接,则d(s, xn)设为无穷大(需在模型中明确处理)。
二、求解执行步骤
模型输入

在LINGO中定义所有集合、参数及方程,例如:
sets
A0, A1, A2, ..., A6 /1, 2, ..., 6/;
s /A0, A1, ..., A6/;
n /1, 2, ..., 6/;
endsets
parameters
d(A0, A1), d(A1, A2), ..., d(A5, A6) /具体距离值/;
endparameters
objective
min sum(n=1..6, s=A0..A6, x[n](s) * d(s, x[n]!(s)));
endobjective
constraints
f1(s) = d(s, A6);
x[n](s) ∈ {1, 2, ..., 6} for all s, n;
endconstraints
注意:x[n]!(s)表示在状态s下第n阶段的决策节点。
求解操作
点击SOLVE键或CTRL+S执行计算,系统将返回最优值及路径选择。
三、结果分析
最优值与路径 :求解结果包含总最短距离及各阶段决策节点,例如示例问题最优值为
可视化展示 :可通过LINGO的Solution Report查看详细决策过程。
四、注意事项
数据准确性 :距离矩阵需完整且符合实际网络结构。
求解器选择 :动态规划问题通常使用默认求解器,但需根据问题规模调整参数。
通过上面步骤,可高效利用LINGO解决动态规划问题,适用于路径规划、资源分配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