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o0-1规划选址问题
软件: lingo
0-1规划选址问题概述
0-1规划选址问题是运筹学中经典的离散优化问题,其核心是通过0-1决策变量(1表示选中/建设,0表示未选中/不建设)从候选位置集合中选择最优子集,以满足特定目标(如最小化成本、最大化覆盖人口)和约束条件(如预算限制、服务覆盖要求)。这类问题广泛应用于配送中心选址、基站部署、门诊所配置、物流节点规划等实际场景,其难点在于处理离散决策变量的组合爆炸问题,而LINGO软件凭借强大的整数规划求解能力,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工具。
LINGO求解0-1规划选址问题的关键步骤
1. 问题分析与模型构建
首先需明确问题的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决策变量:通常定义为0-1变量,如y_i表示是否在候选位置i建设设施(1=建设,0=不建设);x_ij表示需求点j是否由设施i服务(1=服务,0=不服务)。
目标函数:根据需求选择最小化成本(如运输成本、建设成本)或最大化效益(如覆盖人口、资费收入)。例如,最小化总成本的表达式为:min Σ(f_i*y_i + c_ij*d_ij*x_ij),其中f_i为位置i的建设成本,c_ij为位置i到需求点j的单位运输成本,d_ij为两者间的距离。
约束条件:需满足需求覆盖、服务能力、预算等要求。常见约束包括:① 每个需求点仅由1个设施服务(Σx_ij = 1 ∀j);② 仅建设的设施可提供服务(x_ij ≤ y_i ∀i,j);③ 建设数量限制(Σy_i = p,p为指定数量)或预算限制(Σf_i*y_i ≤ B,B为总预算)。
2. 数据准备与输入
候选位置与需求点信息:收集候选设施的坐标(用于计算距离)、建设成本,需求点的位置、需求量/人口数量。
距离矩阵计算:通过欧氏距离公式d_ij = √((a_i-a_j)² + (b_i-b_j)²)(a_i,b_i为设施i的坐标,a_j,b_j为需求点j的坐标)计算所有设施与需求点间的距离,可使用Matlab等工具预处理。
数据导入LINGO:将候选位置、需求点、距离矩阵、建设成本等数据通过LINGO的data段输入,或直接在模型中定义数组。
3. LINGO模型代码示例

以配送中心选址问题为例,模型代码如下:
model:
sets:
candidate/1..3/: y; ! 候选配送中心集合,y为0-1变量(是否建设)
demand/1..4/: s; ! 需求点集合,s为需求量
link(candidate, demand): d, x; ! 链接集合,d为距离,x为0-1变量(是否服务)
endsets
data:
s = 3, 5, 2, 4; ! 需求点需求量
d = 1, 1.4142, 2.2361, 1.4142,
1.4142, 1, 1.4142, 1,
2.8284, 2.2361, 1.4142, 1.4142; ! 距离矩阵(候选×需求)
enddata
min = @sum(link(i,j): d(i,j) * s(j) * x(i,j)); ! 目标:最小化总运输成本
@for(demand(j): @sum(candidate(i): x(i,j)) = 1); ! 约束:每个需求点由1个设施服务
@sum(candidate(i): y(i)) = 1; ! 约束:选择1个配送中心
@for(link(i,j): x(i,j) <= y(i)); ! 约束:仅建设的设施可服务
@for(candidate(i): @bin(y(i))); ! 约束:y为0-1变量
@for(link(i,j): @bin(x(i,j))); ! 约束:x为0-1变量
end
该模型实现了从3个候选配送中心中选择1个,服务4个需求点,目标是最小化总运输成本。
4. 模型求解与结果分析
求解设置:LINGO默认使用分支定界法(B-N-P算法)求解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可通过option命令调整求解参数(如迭代次数、容差)。
结果解读:求解后,LINGO会输出最优目标值(如最小运输成本)、决策变量值(y_i表示选中的配送中心,x_ij表示需求点分配方案)。例如,若y_1=1、x_12=1,则表示选择候选位置1建设配送中心,服务需求点
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变量定义错误:需明确y_i(是否建设)与x_ij(是否服务)的区别,避免混淆两者的约束条件(如x_ij ≤ y_i确保仅建设的设施可服务)。
约束遗漏:需根据问题需求添加必要约束(如预算限制、服务能力限制),否则可能导致结果不符合实际。
数据规模问题:若候选位置或需求点数量过大(如超过100个),模型变量和约束数量会急剧增加,求解时间可能较长,此时可考虑启发式算法(如遗传算法)辅助求解,但LINGO仍能处理中等规模问题。
0-1规划选址问题是运筹学中经典的离散优化问题,其核心是通过0-1决策变量(1表示选中/建设,0表示未选中/不建设)从候选位置集合中选择最优子集,以满足特定目标(如最小化成本、最大化覆盖人口)和约束条件(如预算限制、服务覆盖要求)。这类问题广泛应用于配送中心选址、基站部署、门诊所配置、物流节点规划等实际场景,其难点在于处理离散决策变量的组合爆炸问题,而LINGO软件凭借强大的整数规划求解能力,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工具。
LINGO求解0-1规划选址问题的关键步骤
1. 问题分析与模型构建
首先需明确问题的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决策变量:通常定义为0-1变量,如y_i表示是否在候选位置i建设设施(1=建设,0=不建设);x_ij表示需求点j是否由设施i服务(1=服务,0=不服务)。
目标函数:根据需求选择最小化成本(如运输成本、建设成本)或最大化效益(如覆盖人口、资费收入)。例如,最小化总成本的表达式为:min Σ(f_i*y_i + c_ij*d_ij*x_ij),其中f_i为位置i的建设成本,c_ij为位置i到需求点j的单位运输成本,d_ij为两者间的距离。
约束条件:需满足需求覆盖、服务能力、预算等要求。常见约束包括:① 每个需求点仅由1个设施服务(Σx_ij = 1 ∀j);② 仅建设的设施可提供服务(x_ij ≤ y_i ∀i,j);③ 建设数量限制(Σy_i = p,p为指定数量)或预算限制(Σf_i*y_i ≤ B,B为总预算)。
2. 数据准备与输入
候选位置与需求点信息:收集候选设施的坐标(用于计算距离)、建设成本,需求点的位置、需求量/人口数量。
距离矩阵计算:通过欧氏距离公式d_ij = √((a_i-a_j)² + (b_i-b_j)²)(a_i,b_i为设施i的坐标,a_j,b_j为需求点j的坐标)计算所有设施与需求点间的距离,可使用Matlab等工具预处理。
数据导入LINGO:将候选位置、需求点、距离矩阵、建设成本等数据通过LINGO的data段输入,或直接在模型中定义数组。
3. LINGO模型代码示例

以配送中心选址问题为例,模型代码如下:
model:
sets:
candidate/1..3/: y; ! 候选配送中心集合,y为0-1变量(是否建设)
demand/1..4/: s; ! 需求点集合,s为需求量
link(candidate, demand): d, x; ! 链接集合,d为距离,x为0-1变量(是否服务)
endsets
data:
s = 3, 5, 2, 4; ! 需求点需求量
d = 1, 1.4142, 2.2361, 1.4142,
1.4142, 1, 1.4142, 1,
2.8284, 2.2361, 1.4142, 1.4142; ! 距离矩阵(候选×需求)
enddata
min = @sum(link(i,j): d(i,j) * s(j) * x(i,j)); ! 目标:最小化总运输成本
@for(demand(j): @sum(candidate(i): x(i,j)) = 1); ! 约束:每个需求点由1个设施服务
@sum(candidate(i): y(i)) = 1; ! 约束:选择1个配送中心
@for(link(i,j): x(i,j) <= y(i)); ! 约束:仅建设的设施可服务
@for(candidate(i): @bin(y(i))); ! 约束:y为0-1变量
@for(link(i,j): @bin(x(i,j))); ! 约束:x为0-1变量
end
该模型实现了从3个候选配送中心中选择1个,服务4个需求点,目标是最小化总运输成本。
4. 模型求解与结果分析
求解设置:LINGO默认使用分支定界法(B-N-P算法)求解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可通过option命令调整求解参数(如迭代次数、容差)。
结果解读:求解后,LINGO会输出最优目标值(如最小运输成本)、决策变量值(y_i表示选中的配送中心,x_ij表示需求点分配方案)。例如,若y_1=1、x_12=1,则表示选择候选位置1建设配送中心,服务需求点
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变量定义错误:需明确y_i(是否建设)与x_ij(是否服务)的区别,避免混淆两者的约束条件(如x_ij ≤ y_i确保仅建设的设施可服务)。
约束遗漏:需根据问题需求添加必要约束(如预算限制、服务能力限制),否则可能导致结果不符合实际。
数据规模问题:若候选位置或需求点数量过大(如超过100个),模型变量和约束数量会急剧增加,求解时间可能较长,此时可考虑启发式算法(如遗传算法)辅助求解,但LINGO仍能处理中等规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