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ence画版图
软件: cadence
Cadence版图绘制基础流程与关键操作
Cadence作为IC设计的主流工具,其版图绘制(Layout)是连接电路设计与芯片制造的关键环节,需遵循“文件准备→器件放置→布局优化→布线连接→验证输出”的核心流程,以下是具体步骤及关键技巧:
1. 前期准备:创建库与版图视图
在开始版图绘制前,需先建立设计库并关联工艺文件。打开Cadence Virtuoso工具,通过Library Manager创建新库(如`myLib`),选择“Attach to an existing tech file”关联工艺库(如SMIC 180nm工艺)。随后,在库中创建新的Cell(如`inv`反相器),并添加`Layout`视图,选择“Create New View”→“Virtuoso Layout Editor”,完成前期环境配置。
2. 器件自动放置:从原理图生成版图
原理图设计完成后,可通过Layout XL工具快速生成版图器件。在原理图中点击Launch→Layout XL,选择“Create New View”→“All From Source”,工具会自动将原理图中的器件(如MOS管、电阻、电容)转换为版图单元,并放置在版图窗口中。生成后可使用Shift+F放大查看内部结构,Ctrl+F返回宏观视角。
3. 布局优化:遵循工艺与电气规则
布局是版图质量的核心,需兼顾工艺约束与电气性能:

- 特殊工艺要求:PMOS管必须放置在N阱(NW)中,N阱需接VDD;NMOS管放置在P型衬底(P_SUB)中,需接VSS(GND)。可通过R键绘制N阱矩形,确保覆盖所有PMOS有源区(AA层)。
- 匹配设计:差动放大器等对称电路需严格匹配MOS管尺寸(如W/L),通过Q键批量修改器件参数(如宽度、长度),确保一致性。
- 布局技巧:先放置核心器件(如MOS管),再布置电阻、电容等被动元件;优先保证高频信号路径最短,减少寄生参数(如电阻、电容);使用M键移动器件,Shift+M旋转(90°倍数),F3调整旋转角度。
4. 布线连接:实现电气互通
布线是将器件连接成电路的关键步骤,需遵循层次规则与DRC(设计规则检查)要求:
- 金属层选择:通常Metal1用于水平布线(如电源、地),Metal2用于垂直布线(如信号输入输出),Contact/Via用于层间连接(如Poly与Metal1、Metal1与Metal2)。
- 连线操作:点击P键进入连线模式,鼠标靠近器件端口(如MOS管的Gate、Source、Drain)会自动提示节点名称,点击端口后拖动鼠标即可引出连线。按F3可进入连线编辑模式,调整线宽(如Metal1线宽通常为0.6μm)、拐角形状(45°或圆角,减少信号反射)。
- 过孔添加:点击O键进入过孔设置,选择连接的图层(如Poly→Metal1),设置过孔尺寸(如宽度0.22μm、长度0.22μm),点击Add→Apply完成过孔绘制。需确保所有器件电源(VDD)、地(VSS)连接完整,避免悬空。
5. 关键辅助操作:提升效率与准确性
- 图层管理:通过LSW(Layer and Selection Window)选择当前操作的图层(如Active层用红色表示、Poly层用绿色表示),隐藏无关图层(点击图层前的眼睛图标),减少界面干扰。
- 对齐与分布:选中多个器件(按住右键框选),点击顶部工具栏Align按钮,可实现边对齐(如左对齐、右对齐)、中心对齐(如水平中心对齐、垂直中心对齐),确保布局整齐。
- Group管理:选中多个器件,点击Edit→Group(或工具栏图标),将器件捆绑为组。移动或旋转组时,组内所有器件同步操作,提高效率。
6. 验证与输出:确保设计正确性
版图绘制完成后,必须通过DRC(设计规则检查)与LVS(版图与原理图一致性检查)验证:
- DRC检查:选择工艺库提供的DRC规则文件(如`scmos_drc.rul`),点击Tools→DRC→Run DRC,指定输出目录(如`drc_results`)。若存在错误(如金属线间距小于最小规则),工具会标记红圈,需根据错误提示修改版图。
- LVS检查:准备原理图网表(通过原理图编译生成)与版图网表(通过版图提取生成),点击Tools→LVS→Run LVS,设置网表路径与输出目录。若存在不一致(如器件数量、连接关系不符),工具会生成报告,需逐一核对修正。
- 输出GDSII:通过File→Export→Stream Out,选择GDSII格式,设置输出层(如Metal1、Metal2、Poly等),生成用于芯片制造的GDSII文件。
以上流程涵盖了Cadence版图绘制的核心步骤,实际设计中需根据具体电路(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工艺要求(如CMOS、BiCMOS)调整细节(如dummy管添加、guard ring设计),确保版图满足电气性能与可制造性要求。
Cadence作为IC设计的主流工具,其版图绘制(Layout)是连接电路设计与芯片制造的关键环节,需遵循“文件准备→器件放置→布局优化→布线连接→验证输出”的核心流程,以下是具体步骤及关键技巧:
1. 前期准备:创建库与版图视图
在开始版图绘制前,需先建立设计库并关联工艺文件。打开Cadence Virtuoso工具,通过Library Manager创建新库(如`myLib`),选择“Attach to an existing tech file”关联工艺库(如SMIC 180nm工艺)。随后,在库中创建新的Cell(如`inv`反相器),并添加`Layout`视图,选择“Create New View”→“Virtuoso Layout Editor”,完成前期环境配置。
2. 器件自动放置:从原理图生成版图
原理图设计完成后,可通过Layout XL工具快速生成版图器件。在原理图中点击Launch→Layout XL,选择“Create New View”→“All From Source”,工具会自动将原理图中的器件(如MOS管、电阻、电容)转换为版图单元,并放置在版图窗口中。生成后可使用Shift+F放大查看内部结构,Ctrl+F返回宏观视角。
3. 布局优化:遵循工艺与电气规则
布局是版图质量的核心,需兼顾工艺约束与电气性能:

- 特殊工艺要求:PMOS管必须放置在N阱(NW)中,N阱需接VDD;NMOS管放置在P型衬底(P_SUB)中,需接VSS(GND)。可通过R键绘制N阱矩形,确保覆盖所有PMOS有源区(AA层)。
- 匹配设计:差动放大器等对称电路需严格匹配MOS管尺寸(如W/L),通过Q键批量修改器件参数(如宽度、长度),确保一致性。
- 布局技巧:先放置核心器件(如MOS管),再布置电阻、电容等被动元件;优先保证高频信号路径最短,减少寄生参数(如电阻、电容);使用M键移动器件,Shift+M旋转(90°倍数),F3调整旋转角度。
4. 布线连接:实现电气互通
布线是将器件连接成电路的关键步骤,需遵循层次规则与DRC(设计规则检查)要求:
- 金属层选择:通常Metal1用于水平布线(如电源、地),Metal2用于垂直布线(如信号输入输出),Contact/Via用于层间连接(如Poly与Metal1、Metal1与Metal2)。
- 连线操作:点击P键进入连线模式,鼠标靠近器件端口(如MOS管的Gate、Source、Drain)会自动提示节点名称,点击端口后拖动鼠标即可引出连线。按F3可进入连线编辑模式,调整线宽(如Metal1线宽通常为0.6μm)、拐角形状(45°或圆角,减少信号反射)。
- 过孔添加:点击O键进入过孔设置,选择连接的图层(如Poly→Metal1),设置过孔尺寸(如宽度0.22μm、长度0.22μm),点击Add→Apply完成过孔绘制。需确保所有器件电源(VDD)、地(VSS)连接完整,避免悬空。
5. 关键辅助操作:提升效率与准确性
- 图层管理:通过LSW(Layer and Selection Window)选择当前操作的图层(如Active层用红色表示、Poly层用绿色表示),隐藏无关图层(点击图层前的眼睛图标),减少界面干扰。
- 对齐与分布:选中多个器件(按住右键框选),点击顶部工具栏Align按钮,可实现边对齐(如左对齐、右对齐)、中心对齐(如水平中心对齐、垂直中心对齐),确保布局整齐。
- Group管理:选中多个器件,点击Edit→Group(或工具栏图标),将器件捆绑为组。移动或旋转组时,组内所有器件同步操作,提高效率。
6. 验证与输出:确保设计正确性
版图绘制完成后,必须通过DRC(设计规则检查)与LVS(版图与原理图一致性检查)验证:
- DRC检查:选择工艺库提供的DRC规则文件(如`scmos_drc.rul`),点击Tools→DRC→Run DRC,指定输出目录(如`drc_results`)。若存在错误(如金属线间距小于最小规则),工具会标记红圈,需根据错误提示修改版图。
- LVS检查:准备原理图网表(通过原理图编译生成)与版图网表(通过版图提取生成),点击Tools→LVS→Run LVS,设置网表路径与输出目录。若存在不一致(如器件数量、连接关系不符),工具会生成报告,需逐一核对修正。
- 输出GDSII:通过File→Export→Stream Out,选择GDSII格式,设置输出层(如Metal1、Metal2、Poly等),生成用于芯片制造的GDSII文件。
以上流程涵盖了Cadence版图绘制的核心步骤,实际设计中需根据具体电路(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工艺要求(如CMOS、BiCMOS)调整细节(如dummy管添加、guard ring设计),确保版图满足电气性能与可制造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