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OT】西门子PLC数采之S7-200
【工业物联网(IIOT)】基于西门子PLC的数采方案探讨
引言
工业互联网作为中国的新型基础设施之一,数据采集无疑是其核心基石。数字孪生、数字化管理、预测性维护等技术的成功实施,均离不开海量数据作为支撑。尽管这些先端解决方案各具特色,但其本质都围绕核心概念——数据。工业现场中,从人、机、物到系统,贯穿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数据流动构建了工业互联网的脉络。其中,作为智能制造中的关键节点,车间级中的设备数据成为数据采集技术重点关注的对象。
数采系统架构分析
当前,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分为两种模式:“边缘网关”直接采集,并将其数据汇总至服务器;以及“采集包软件”,通过这一软件实现对整个车间设备的统一采集管理,依赖于单个软件包。
对于“边缘网关”模式,硬件成本相对较高,但其稳定性出色,即便发生车间网络故障,本地采集系统仍可正常运行,不受影响。相比之下,“采集包软件”模式的成本极具竞争力,仅需软件和个别实施方案,就可实现整个车间的设备数采,但其稳定性显著依赖于车间网络的连通性,一旦网络出现故障,很可能会导致整个车间的数据采集中断。
西门子PLC体系介绍
西门子PLC系列丰富多样,包括S7200、S7200 SMART、S7300、S71200、S71500、S7400等。可登陆西门子中国官网、下载中心及工业支持中心获取详细信息与技术支持。无论为课程学习还是深入理解,上述资源均是切入点。
S7200系列产品详情
S7200系列已经停产,但鉴于大量工厂内设备的老旧,项目实施过程中仍然可能遇到S7200 PLC。《S7200系统手册》是系统学习S7200的宝贵资料。
S7200内部构造及功能概述
S7200系列的CPU包含HCS12、ARM9、ARM11、QRFP、QFP、QFP36六种型号。内部寄存器功能分为I(数字量输入),Q(数字量输出),AI(模拟量输入),AQ(模拟量输出)以及V(变量存储区)、M(位存储区)、T(定时器存储区)和C(计数器存储区)。
支持的通信协议
数采系统支持的通信协议对于性能优化及成本控制至关重要。结合实际经验和准则,可发现最具成本效益的釆集协议一般首选S7协议、PPI及MPI。
S7协议、PPI、MPI支持情况与比较
对于S7协议、PPI、MPI三种协议的比较分析显示,它们操作简单,有效地减少了PLC程序的改造需求,且仅需微调配置参数即可实现通信。
硬件架构与实际部署
选取特定场景演示硬件架构,例如使用采集包软件管理数据采集成,选择基于以太网的车间网络环境和S7200 CPU221。采用PPI over TCP协议实现高效数据传输。
整套解决方案的硬件部署图如下:
硬件架构示例:
数据采集服务器:负责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车间网络环境:为数据传输提供网络基础设施。
网络模块/边缘网关:作为网络与设备之间的桥梁。
通讯线:连接网络模块和设备控制器的物理路径。
通讯口扩展模块:用于连接S7200 CPU和外部网络。
相应的配置流程包含:软件部署在服务器端,传输方式选择PPI over TCP,依据组件特性进行采购、安装。最后,通过PLC和网络模块的参数调整,进行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性测试。
本文为深入探讨工业物联网中的数据采集技术,特别是基于西门子PLC系统之上的数据采集策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旨在为大家带来更深入的理解与方法论指导。此外,也希望通过分享与交流,促进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原文链接已注明,转发时请尊重知识产权!
以上是经过改写后的文章,旨在清晰、连贯地传达原作者的重点信息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