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釜液位的低联锁到底应该怎么设计
引言
在深入探讨上海石化“6.18”闪爆事故的系列文章背景下,本文聚焦于调查报告中提高关注的焦点——精制塔塔釜低液位联锁设置的缺失问题。通过全面分析事故背景及调查结论,本文旨在从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艺流程设计、设备完整性管理等多个角度,深入了解联锁设置对安全生产的显著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与改进措施。
问题根源探析
调查报告指出,精制塔T450塔釜底部至断裂处的管道未设置针对泄漏的联锁关停装置,同时该装置的HAZOP报告未对釜底液位过低进行充分分析和提出防范措施。这两大问题实际上间隔了隐患与事故的鸿沟,首要原因在于对设备故障预防的系统性考虑不足。
液位低下的危害性分析
发生液位低事件时,泵可能面临抽空风险,导致叶轮和电机受损;再沸器面临干烧风险,加剧管束腐蚀和管束形变直至报废。针对这一情况的HAZOP流程揭示了液位动态变化的潜在风险,需在DCS系统中设定报警阈值,提供足够的时间供操作人员进行响应。理想情况下,可通过联锁与上游与下游控制阀的调节机制同步调整,以实现主动监控和调节液位的动态平衡,而非被动报警。
泄漏联锁设置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从理论咨询角度出发,调查报告提出了在某特定联锁设置下可能导致再吸收塔T320吸收水突然中断,显著增加火灾爆炸风险。该风险分析传达了以下几点关键信息:
精制塔与吸收塔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不仅联锁存在风险,更凸显了设备完整性与系统协同的重要性。
高精度的泄漏检测与定位技术被视为当前化工泄漏检测领域的技术突破瓶颈,涉及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虽然这些技术目前提供可能的潜在解决方案,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着定位精度不高的挑战。
总结与启示
上海石化“6.18”闪爆事故的深层次教训是对设备完整性管理的忽视与漏洞。文章通过一系列技术分析,深刻揭示了联锁设计背后的技术考量与安全风险,强调了设备完整性管理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这次事故反思了对设备状态监控、HAZOP分析深度、及风险控制策略的系统性核查和优化,提示我们,全面增强管理机制,加强全员安全意识,实施更精细化的设备管理与监控策略,是防范未来安全事故的关键。
为构建更安全的工业生产环境,我们需要实施以下措施:
1. 强化HAZOP分析:深入分析设备运行中的潜在风险,确保所有可能的风险都被识别,并通过定期的HAZOP审查更新风险评估。
2. 提升设备完整性管理:加强设备的定期维护和巡检,实现设备状态的及早识别和预防性管理。
3. 引入先进科技手段:应用现代检测技术、智能预警系统等,提高泄漏检测的精度与实时性。
4.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培训应急人员,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控制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