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正向设计的短板是什么?我身边几位设计人的看法
在探讨建筑设计领域相较于互联网+方法论的巨大变革背景下,BIM正向设计呈现出明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软件层面和行业层面的两方面短板。
软件短板
1. 以欧特克为主体的建模/设计软件:在众多建筑设计专业人士中,欧特克的“Revit”软件因其采用基于规则的设计流程和复杂的模型构建方式,常被描述为具有“算法清高”属性。虽然它因大规模的用户群和丰富的插件资源广受欢迎,但该软件存在运行速度和模型精度低下的问题,尤其是在处理大型建设项目时。例如,欧特克的3D墙模型往往由多面多边形拼接,与更轻量化建模工具如SU相比,在使用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
2. 小型软件公司发布的建模工具:虽然日本等小众软件公司推出的定制化建模软件在特定领域展现出惊人能力,但由于其成本和小众化特性,大多限于企业采购,无法广泛应用于中国建筑设计市场,从而难以普及。
行业短板
1. 房地产高周转模式:在贪婪的高周转模式驱动下,建筑设计项目的实质性的BIM应用往往面临财务可行性问题。如同大病覆城般,显著增加设计成本以达到性能提升的期望难以实现,设计团队在此高压环境中难以保障BIM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投入回报平衡成为一个现实挑战。
2. 信息冗余与低效:BIM作为三维信息模型,在国外理论中能够与设计过程无缝整合,注重模型数据的高效利用。然而,这一理念虽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同时面临时间、经济和人力成本的大量投入增压。当前行业环境更倾向于常规产出速度,难以支持BIM所需的额外步骤,这导致在以CAD图纸为主的项目交付标准下,所有BIM努力显得不甚经济。
现状与未来展望
当前,BIM正向设计在中国市场面临多重挑战,主要问题在于软件工具的局限性和行业惯性对BIM技术的抵制。具体挑战包括:
人员能力不足:BIM工程师普遍止步于软件学习,缺乏深刻理解设计本质和综合专业技能,且合格的BIM正向设计人员还处于市场需求供应不足的状态。
规范兼容性问题:BIM设计模式在顺应CAD图纸交付标准时,往往需要额外投入,以适应其特殊的出图要求,形成额外的成本损失和效率瓶颈。
软件平台不足:Revit平台,作为中国市场上BIM应用最为广泛的平台,虽然在易用性上有优势,但其性能优化与工作流程的人性化设计仍有提升空间,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实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