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软件CAD系统—文件格式基础知识
在现代设计界中,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不可或缺,扮演着与“孤芳自赏不是春,繁花似锦才是春”的相似角色。从CREO如家电制品的定制,到SOLIDWORKS对非标准设备的精妙掌控,每个CAD系统都在其细分领域内独树一帜。使用匹配的工具在指定领域内进行设计,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由于CAD系统各自领域内的功能细分和专业化,这同时也导致了CAD文件数据的独特性。这一独特性,反而限制了不同CAD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从而成为设计界横亘的一道壁垒。
在探讨Windows系统下的CAD文件结构时,重点揭示了三个关键组成:数据头、指令集、以及数据库。数据头,作为文章中构筑文件身份的基础,包含了如格式、名称、类型、尺寸、属性,乃至二维及三维预览图像的各类重要信息。而对于指令集,其概念可类比于FeatureManager,负责指令的收集和由建模内核执行,完成从概念设计方案到实体模型的转变。最终,这些指令在建模器和建模内核间沟通,生成一系列的数据库输出,精确展示了模型的拓扑定义。
世界上的CAD系统千差万别,它们的核心建模内核各自在众多型号以外的软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举几例: Parasolid引擎支撑Solidworks与Solidedge的旺盛生命力;Siemens PLM Technologies的Unigraphics则以其强大的模具设计功能著称;Dassault Systemes的Autodesk AutoCAD,以其直观的2D和3D图形设计经验引领用户;以及更多如CRUX IV、华天软件的SINOVATION和华云三维的中望软件、CrownCAD和GCubed等内容,都将内核的力量汇聚于自身特色之中,引领用户体验高度优化的建模环境。
文件的转换如同不同语言间的对话,要么是精确而直接的翻译(直接转换),要么是全盘剔除原始信息,以通用语言构建描述(中性转换)。直接转换虽保留了原始特性和数据,但在面对涉及不同信息集成或局部细节调整时,难免面临挑战。而中性转换则试图建立一个共享逻辑,通过首先进入“中性语言”层次,再由目标系统翻译成自己的专用语言,力求达到尽可能准确的共享效果。然而,无论选择哪条路径,时间和资源成本都是客观考量因素,特别是在大规模数据情况下。
此外,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似乎为数据转换提供了崭新视角,比如达索系统推出的3DEXPERIENCE体验平台,其运用直接转换技术尝试超越中性文件的局限,以高效率、精确度满足在复杂、多学科设计协作中的需求。正如一次完整的中性转换需要两次处理过程——原始CAD系统先期准备中性文件,目标系统后期转化为专属格式,过程中的精确执行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尽管中性转换在CAD数据交换共享的历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其作为数据转换方式的核心地位正面临挑战。直接转换技术的兴起,象征着我们正逐步向着更精准、高效的跨系统协作设计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