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快速调整PCB丝印的小技巧
软件: altium
1. 前言
在电子组件和PCB板设计中,精准的元件定位依赖于清晰且高效的丝印标注。常规画图过程中的手动调整元素位号操作繁琐且低效,本文章提出一项针对PCB设计领域的创新技巧,旨在简化丝印位置的调整过程,提高设计效率与精确性。
2. 丝印管理技巧

在生产流程中灵活显示或隐藏PCB上的丝印位号,不影响最终装配图的输出。通过快捷键“L”可一次性关闭所有图层,随后仅激活丝印层及其直接对应的阻焊层,实现对丝印的精细化调整。遵循以下原则与尺寸推荐,确保丝印位号的清晰性和方向性:
原则:丝印位号不应被阻焊层覆盖,避免信息遗漏。
尺寸推荐:
字号尺寸:建议选择字宽/字高分别为4/25mil、5/30mil或者6/45mil,以确保足够的可见性同时兼顾PCB密度。
方向统一:在一块PCB板上,建议保持丝印方向一致,推荐采用字母左斜或水平排放,如图1121所示。
3. 丝印快速调整的自动化工具
Altium Designer提供“元器件文本位置”功能,简化了丝印标注的过程。这一功能包含“标识符”与“注释”两种摆放方式,通过该对话框,操作者能快速实现元件的丝印位号放置。
操作步骤:
1. 选择元器件。
2. 激活“元器件文本位置”功能,通过快捷键“AP”进入相关配置界面。
3. 定向丝印位号:
标识符向上、下、右、左、左上或左下等方向布局,对应按键为销建数字键“5”与方向键结合的输入方式,例如数字键“5”与方向键“2”可向上布置。
集中详图以数字键“5”与方向键“6”、“8”形成导向选项,用于向右和向下等多个方向上的快速布局。
4. PCB设计小贴士
选择PCB板材:综合设计需求、可生产性与成本因素,选择合适的PCB板材。对于高速设计需求,介质损耗与介电常数成为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
高频干扰控制:通过拉远高速信号与其他信号的距离,或在模拟信号旁布置地线护层降低串扰。另外,注意数字地与模拟地间对噪声的影响。
信号完整性: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需关注阻抗匹配,考虑信号源输出阻抗、走线特性阻抗、电源与地层设计,以及负载特性与线路拓扑结构。
差分信号管理:避免在差分信号间加地线打断耦合效应。
快速时钟布线:是否在布线时增加屏蔽地线需结合串扰和电磁兼容需求决定,谨慎处理接地层与路径优化。
EMC优化策略:通过选择合适PCB设计技巧,如采用信号松弛设计、优化高速走线结构、增设去耦电容等措施,实现EMC性能提升。
微带线设计的关键:采用专业场提取工具进行详细设计计算,遵守特定设计规则,确保RF微带线的性能。
AC耦合电容布局:根据不同信号间通信性与噪声隔离的需求,合理设置AC耦合电容的位置,一般靠近接收端或连接器边缘放置。
出厂前品质控制:通过综合测试(如网络通断、X光检查以及ICT测试等)确保PCB达到设计标准和工艺要求。
在电子组件和PCB板设计中,精准的元件定位依赖于清晰且高效的丝印标注。常规画图过程中的手动调整元素位号操作繁琐且低效,本文章提出一项针对PCB设计领域的创新技巧,旨在简化丝印位置的调整过程,提高设计效率与精确性。
2. 丝印管理技巧

在生产流程中灵活显示或隐藏PCB上的丝印位号,不影响最终装配图的输出。通过快捷键“L”可一次性关闭所有图层,随后仅激活丝印层及其直接对应的阻焊层,实现对丝印的精细化调整。遵循以下原则与尺寸推荐,确保丝印位号的清晰性和方向性:
原则:丝印位号不应被阻焊层覆盖,避免信息遗漏。
尺寸推荐:
字号尺寸:建议选择字宽/字高分别为4/25mil、5/30mil或者6/45mil,以确保足够的可见性同时兼顾PCB密度。
方向统一:在一块PCB板上,建议保持丝印方向一致,推荐采用字母左斜或水平排放,如图1121所示。
3. 丝印快速调整的自动化工具
Altium Designer提供“元器件文本位置”功能,简化了丝印标注的过程。这一功能包含“标识符”与“注释”两种摆放方式,通过该对话框,操作者能快速实现元件的丝印位号放置。
操作步骤:
1. 选择元器件。
2. 激活“元器件文本位置”功能,通过快捷键“AP”进入相关配置界面。
3. 定向丝印位号:
标识符向上、下、右、左、左上或左下等方向布局,对应按键为销建数字键“5”与方向键结合的输入方式,例如数字键“5”与方向键“2”可向上布置。
集中详图以数字键“5”与方向键“6”、“8”形成导向选项,用于向右和向下等多个方向上的快速布局。
4. PCB设计小贴士
选择PCB板材:综合设计需求、可生产性与成本因素,选择合适的PCB板材。对于高速设计需求,介质损耗与介电常数成为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
高频干扰控制:通过拉远高速信号与其他信号的距离,或在模拟信号旁布置地线护层降低串扰。另外,注意数字地与模拟地间对噪声的影响。
信号完整性: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需关注阻抗匹配,考虑信号源输出阻抗、走线特性阻抗、电源与地层设计,以及负载特性与线路拓扑结构。
差分信号管理:避免在差分信号间加地线打断耦合效应。
快速时钟布线:是否在布线时增加屏蔽地线需结合串扰和电磁兼容需求决定,谨慎处理接地层与路径优化。
EMC优化策略:通过选择合适PCB设计技巧,如采用信号松弛设计、优化高速走线结构、增设去耦电容等措施,实现EMC性能提升。
微带线设计的关键:采用专业场提取工具进行详细设计计算,遵守特定设计规则,确保RF微带线的性能。
AC耦合电容布局:根据不同信号间通信性与噪声隔离的需求,合理设置AC耦合电容的位置,一般靠近接收端或连接器边缘放置。
出厂前品质控制:通过综合测试(如网络通断、X光检查以及ICT测试等)确保PCB达到设计标准和工艺要求。